※為事件翻案、幫名人卸妝……,近年來流行史觀大轉彎,
但日本學者早在15年前,就已經為「老師沒教的中國近代史」大翻案!
‧現在的中國,並非繼承滿清、也非承襲明朝,而是太平天國。
‧自強運動失敗不是因為慈禧太后的保守,而是太后黨和保皇黨的內鬥。
‧中日關係真正交惡,並非始於甲午戰爭,而是日俄戰爭。
‧孫文和洪秀全一樣,深受基督教教義影響──但華人世界很少提到這點。
‧現在的中國國民黨和孫文的關聯極少,反而和共產黨十分相似。
經歷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的失敗,面臨亡國危機的清朝末年,由工人、農民、學生和知識分子引發的變革,挽救中國免於成為殖民地。擺脫以往中國近代史悲情晦澀的印象,用「嘗試復興中華」的民族主義角度,評論從1850年太平天國之亂,到1936年七七事變爆發這段期間的近代中國,正是幾道自南邊吹來的新時代強風,讓「中華」由死地而復生。我們聚焦在這四個主導中國近代史方向的事件,並剖析其中幾位關鍵人物的性格與行為,如何造就他們對於歷史走向的影響。
◎近代中國發生的各種革命與戰役,都是由來自南方、由不同文化圈碰撞出的火花。
中國近代史上,有四場源起南邊的「北伐」:太平天國起義、辛亥革命、北伐戰役、共產黨興起。每一場戰亂流離帶來的文化衝擊,都形成一場變革動盪,帶來下一場戰爭,讓這段清末民初的歷史更加詭譎多變。
研究太平天國、移工歷史和文化族群的日本學者第一人──菊池秀明,一改日本學者著重中國共產黨革命史或毛鄧路線派別史,提出統括、完整的中國近代史圖像,結合文化史和移民史,重構出臺灣讀者從未見過的晚清與民初印象。
◎鴉片戰爭只是歐美想做生意的手段,太平天國才是真正影響中國近代歷史走向的大事件!
鴉片戰爭之後,簽訂了中國對外的第一個不平條約,但嚴格來說,「太平天國」才是促使中國革新、西化、近代化的關鍵。
由於太平天國是第一個在亞洲出現的基督教國家,因此,在鴉片戰爭之後,列強對中國緩慢又不情願的開港通商感到不耐,因此一度考慮轉而支持太平天國。可惜的是,洪秀全並未脫離中國自古以來的華夷之別和朝貢心態,最終使得列強反感,決定保持中立並維持向清朝施壓的策略。
太平天國所提出的《天朝田畝制度》以及《資政新篇》的內容,顯現了洪秀全對於中國式烏托邦理想的追求,清末的維新變法派繼承了田畝制度的大同思想,由毛澤東在人民公社實際推行;《資政新篇》的近代化路線,則是由清末的洋務運動開始施行,連接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幾乎可以說,現代中國的樣貌,是繼承太平天國的遺產建立的。
◎從東亞史的角度來看,甲午戰爭的結果,如何影響了之後的中國和日本?
甲午戰爭的敗北,不只代表清廷自強運動的失敗,也代表維持東亞秩序的中國「朝貢體制」就此崩解;兩次鴉片戰爭都沒能動搖中華思想對儒教文化的自信,卻在這場失敗的衝擊後出現了變化。至於看似取得勝利的日本,卻因此捲入歐美帝國主義的競爭浪潮,開啟了近代日本史中爭戰不休的一頁。
「中國發展成為具有優勢性、壓倒性影響力的國家,在其高壓統治的政治手段面前,東亞的人們面臨新的問題──該與中國維持著何種互動關係?」──〈繁體版作者序〉
現今的中國,已是不可忽視的世界強國之一,急於讓全世界都知道,它已經恢復大國榮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處東亞地帶的日本,和臺灣面臨相同的問題:該如何看待這個在近代史上交纏糾葛的國家?
但日本學者早在15年前,就已經為「老師沒教的中國近代史」大翻案!
‧現在的中國,並非繼承滿清、也非承襲明朝,而是太平天國。
‧自強運動失敗不是因為慈禧太后的保守,而是太后黨和保皇黨的內鬥。
‧中日關係真正交惡,並非始於甲午戰爭,而是日俄戰爭。
‧孫文和洪秀全一樣,深受基督教教義影響──但華人世界很少提到這點。
‧現在的中國國民黨和孫文的關聯極少,反而和共產黨十分相似。
經歷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的失敗,面臨亡國危機的清朝末年,由工人、農民、學生和知識分子引發的變革,挽救中國免於成為殖民地。擺脫以往中國近代史悲情晦澀的印象,用「嘗試復興中華」的民族主義角度,評論從1850年太平天國之亂,到1936年七七事變爆發這段期間的近代中國,正是幾道自南邊吹來的新時代強風,讓「中華」由死地而復生。我們聚焦在這四個主導中國近代史方向的事件,並剖析其中幾位關鍵人物的性格與行為,如何造就他們對於歷史走向的影響。
◎近代中國發生的各種革命與戰役,都是由來自南方、由不同文化圈碰撞出的火花。
中國近代史上,有四場源起南邊的「北伐」:太平天國起義、辛亥革命、北伐戰役、共產黨興起。每一場戰亂流離帶來的文化衝擊,都形成一場變革動盪,帶來下一場戰爭,讓這段清末民初的歷史更加詭譎多變。
研究太平天國、移工歷史和文化族群的日本學者第一人──菊池秀明,一改日本學者著重中國共產黨革命史或毛鄧路線派別史,提出統括、完整的中國近代史圖像,結合文化史和移民史,重構出臺灣讀者從未見過的晚清與民初印象。
◎鴉片戰爭只是歐美想做生意的手段,太平天國才是真正影響中國近代歷史走向的大事件!
鴉片戰爭之後,簽訂了中國對外的第一個不平條約,但嚴格來說,「太平天國」才是促使中國革新、西化、近代化的關鍵。
由於太平天國是第一個在亞洲出現的基督教國家,因此,在鴉片戰爭之後,列強對中國緩慢又不情願的開港通商感到不耐,因此一度考慮轉而支持太平天國。可惜的是,洪秀全並未脫離中國自古以來的華夷之別和朝貢心態,最終使得列強反感,決定保持中立並維持向清朝施壓的策略。
太平天國所提出的《天朝田畝制度》以及《資政新篇》的內容,顯現了洪秀全對於中國式烏托邦理想的追求,清末的維新變法派繼承了田畝制度的大同思想,由毛澤東在人民公社實際推行;《資政新篇》的近代化路線,則是由清末的洋務運動開始施行,連接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幾乎可以說,現代中國的樣貌,是繼承太平天國的遺產建立的。
◎從東亞史的角度來看,甲午戰爭的結果,如何影響了之後的中國和日本?
甲午戰爭的敗北,不只代表清廷自強運動的失敗,也代表維持東亞秩序的中國「朝貢體制」就此崩解;兩次鴉片戰爭都沒能動搖中華思想對儒教文化的自信,卻在這場失敗的衝擊後出現了變化。至於看似取得勝利的日本,卻因此捲入歐美帝國主義的競爭浪潮,開啟了近代日本史中爭戰不休的一頁。
「中國發展成為具有優勢性、壓倒性影響力的國家,在其高壓統治的政治手段面前,東亞的人們面臨新的問題──該與中國維持著何種互動關係?」──〈繁體版作者序〉
現今的中國,已是不可忽視的世界強國之一,急於讓全世界都知道,它已經恢復大國榮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處東亞地帶的日本,和臺灣面臨相同的問題:該如何看待這個在近代史上交纏糾葛的國家?
Download the book 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晚清與中華民國 for free or read online
Continue reading on any device:
Last viewed books
Related books
{related-news}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