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段『亂世』卻一點也不『黑暗』。(中略)就某一些方面來看,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極度豐饒而繁華的時代,不僅為後來充滿國際色彩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礎,也間接對日本古代文化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日本九州大學教授 川本芳昭
三國之後的魏晉南北朝時代,由於接續在五胡亂華之後,常被誤解為一個動盪不安的黑暗時期,但如今我們所熟悉的雲岡、龍門石窟那些壯麗的佛教遺跡,還有以王羲之、陶淵明等文人或詩人為代表的六朝文化,亦是誕生於這個時代之中;還有畫聖顧愷之、老莊思想的盛行等等,如同秦漢統一大帝國之前的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展現出其繁榮華麗的一面。
◎「貴族制」帶來的不只有階級差異,還有保存文化的貢獻。
雖是兵戎連天的亂世,在文化上卻有光彩奪目之處。這種矛盾的現象,歸功於東漢末年一群富有文化素養和學識涵養的貴族,他們分散在農村社會的領頭人物、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統治階級中,無形中讓首次接受胡夷文化洗禮的中華世界,得以激盪出豐沛的六朝文化。
◎東漢末年公權力的瓦解,代表秦漢帝國的中華秩序崩潰。
原本專屬於皇帝「萬人之上」的統治權,遭到「階層化」後出現的豪族階級所瓦解,造成東漢末年黨錮之禍等干政亂象,占據本應由國家擁有的諸多資源。這個現象到司馬氏短暫一統三國分裂的局勢後,依舊存在這種「以下犯上」的風潮,進入俗稱「五胡亂華」的五胡十六國時代,政權不斷交替更迭,但無人可撐起亂世中的領頭地位。
◎鮮卑族建立的北魏,將自己定位成正統中華皇權。
北魏文帝不只進行一連串的漢化政策,同時藉由重組胡漢兩族舊有的世家序列,用「姓族評定」分出上下關係,區分統治與非統治階層;加上遷都洛陽、改變祭祀地點以及變更北魏的「五行行次」,便能看出他致力於追求成為中華皇帝,及讓北魏成為中華帝國的決心。
◎新‧中華意識的擴大,改變了整個東亞的國際秩序。
魏晉南北朝時代存在著承襲自漢朝的世界秩序,以及五胡十六國、北朝及隋唐各朝為華夷關係帶來改變的新世界秩序,而這兩種世界秩序互相牴觸,終於在進入隋唐帝國之後,由前者轉變為後者。這股新的「中華意識」,在古代日本與古代朝鮮三國形成,便是這股巨大潮流下的「中華的擴大」。
作者川本芳昭教授長期研究古代東亞民族與國際秩序,在《中華的崩潰與擴大》中,一探現今的中華文明與漢文化的形成軌跡,並以東亞史的宏觀角度,檢視當時周邊地區的日本、高句麗、百濟等國與中華文明互動後的關係變化和火花。
三國之後的魏晉南北朝時代,由於接續在五胡亂華之後,常被誤解為一個動盪不安的黑暗時期,但如今我們所熟悉的雲岡、龍門石窟那些壯麗的佛教遺跡,還有以王羲之、陶淵明等文人或詩人為代表的六朝文化,亦是誕生於這個時代之中;還有畫聖顧愷之、老莊思想的盛行等等,如同秦漢統一大帝國之前的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展現出其繁榮華麗的一面。
◎「貴族制」帶來的不只有階級差異,還有保存文化的貢獻。
雖是兵戎連天的亂世,在文化上卻有光彩奪目之處。這種矛盾的現象,歸功於東漢末年一群富有文化素養和學識涵養的貴族,他們分散在農村社會的領頭人物、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統治階級中,無形中讓首次接受胡夷文化洗禮的中華世界,得以激盪出豐沛的六朝文化。
◎東漢末年公權力的瓦解,代表秦漢帝國的中華秩序崩潰。
原本專屬於皇帝「萬人之上」的統治權,遭到「階層化」後出現的豪族階級所瓦解,造成東漢末年黨錮之禍等干政亂象,占據本應由國家擁有的諸多資源。這個現象到司馬氏短暫一統三國分裂的局勢後,依舊存在這種「以下犯上」的風潮,進入俗稱「五胡亂華」的五胡十六國時代,政權不斷交替更迭,但無人可撐起亂世中的領頭地位。
◎鮮卑族建立的北魏,將自己定位成正統中華皇權。
北魏文帝不只進行一連串的漢化政策,同時藉由重組胡漢兩族舊有的世家序列,用「姓族評定」分出上下關係,區分統治與非統治階層;加上遷都洛陽、改變祭祀地點以及變更北魏的「五行行次」,便能看出他致力於追求成為中華皇帝,及讓北魏成為中華帝國的決心。
◎新‧中華意識的擴大,改變了整個東亞的國際秩序。
魏晉南北朝時代存在著承襲自漢朝的世界秩序,以及五胡十六國、北朝及隋唐各朝為華夷關係帶來改變的新世界秩序,而這兩種世界秩序互相牴觸,終於在進入隋唐帝國之後,由前者轉變為後者。這股新的「中華意識」,在古代日本與古代朝鮮三國形成,便是這股巨大潮流下的「中華的擴大」。
作者川本芳昭教授長期研究古代東亞民族與國際秩序,在《中華的崩潰與擴大》中,一探現今的中華文明與漢文化的形成軌跡,並以東亞史的宏觀角度,檢視當時周邊地區的日本、高句麗、百濟等國與中華文明互動後的關係變化和火花。
Download the book 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for free or read online
Continue reading on any device:
Last viewed books
Related books
{related-news}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