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简称“二南”),是《诗经》“国风”最重要的内容,也是《诗经》研究中争议最多的部分。前贤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宏观的把握和系统性不够,而且资料也较零散,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书运用文学地理学和文史考证研究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地方文献史料,对《诗经》中“二南”的名称、地域及时代进行了辨析。梳理了先秦至近现代“二南”研究的内容、特点及研究价值。探讨“二南”诗歌的文化流变,分析楚文化、周文化在汉水流域的交汇与影响。结合“二南”的具体作品,从婚恋文化、祭祀文化、动植物文化,论析了“二南”与汉水流域的关系,揭示《诗经》“二南”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分析了“二南”与汉水流域诗歌的审美特征。本书还结合《诗经》内容,从民间传说到历史遗迹,选取了在汉水流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褒姒、尹吉甫、仲山甫、召公虎等进行研究。探求褒姒故里,...
《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简称“二南”),是《诗经》“国风”最重要的内容,也是《诗经》研究中争议最多的部分。前贤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宏观的把握和系统性不够,而且资料也较零散,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书运用文学地理学和文史考证研究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地方文献史料,对《诗经》中“二南”的名称、地域及时代进行了辨析。梳理了先秦至近现代“二南”研究的内容、特点及研究价值。探讨“二南”诗歌的文化流变,分析楚文化、周文化在汉水流域的交汇与影响。结合“二南”的具体作品,从婚恋文化、祭祀文化、动植物文化,论析了“二南”与汉水流域的关系,揭示《诗经》“二南”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分析了“二南”与汉水流域诗歌的审美特征。本书还结合《诗经》内容,从民间传说到历史遗迹,选取了在汉水流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褒姒、尹吉甫、仲山甫、召公虎等进行研究。探求褒姒故里,追寻尹吉甫与《诗经》的遗踪,评述仲山甫、召公虎开拓周代南疆的历史意义,并探析汉水流域民歌对《诗经》民歌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