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 中国诗歌通史: 现代卷
Author: 赵敏俐、吴思敬 主编
书签已装载,
书签制作方法请找 [email protected]
完全免费
封面
书名
版权
前言
目录
绪言:现代中国的“新”诗运动
一 20世纪初中国的“新”诗运动
二 “新”诗求索的两个阶段
三 “新”诗运动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新筑诗中大舞台”
第一节 古典形式符号的物化
第二节 面对经验与语言的变化
第三节 黄遵宪与晚清的“新派诗”
第四节 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第五节 丘逢甲与“日据”后的台湾诗坛
第二章 晚清至“五四”前夕的翻译诗歌
第一节 早期外国诗歌译介与中国古典诗式
第二节 “五四”前夕的外国诗歌译介及其“自由诗”转向
第三章 从“白话诗”到“新诗”
第一节 胡适和他的《尝试集》
第二节 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第三节 “浪漫的诗”与“具体的诗”
第四章 形式秩序的寻求
第一节 从诗歌节奏问题出发
第二节 新月诗派:探讨格律的重镇
第三节 闻一多与他的《死水》
第四节 徐志摩的转变
第五节 “音组”、“诵调”与诗体实验
第六节 “格律诗派”以后
第五章 现代诗意的求索(一)
第一节 象征主义的“微雨”
第二节 破土而出的《野草》
第三节 “创造社”诗人的转变
第六章 左翼诗歌:另一种潮流
第一节 初期普罗诗歌
第二节 革命话语及其限制
第三节 “粗暴的抱不平的歌者”
第四节 殷夫诗歌的”别一性”
第七章 现代诗意的求索(二)
第一节 戴望舒诗歌的转变
第二节 《现代》的诗歌
第三节 卞之琳、何其芳的创作
第四节 林庚、废名等诗人的追求
第八章 关怀时代的写作
第一节 抗战诗与高兰、田间等人的创作
第二节 艾青的诗
第三节 “七月”诗人
第九章 “新的抒情”的探索
第一节 冯至和他的《十四行集》
第二节 穆旦的诗
第三节 学院派诗人
第四节 边缘诗人
第五节 吴兴华的求索
第十章 面向不同的诗歌资源
第一节 民间歌谣与“新诗”
第二节 新歌谣和《王贵与李香香》
第三节 台湾新诗的“两个根球”
后记
书签制作方法请找 [email protected]
完全免费
封面
书名
版权
前言
目录
绪言:现代中国的“新”诗运动
一 20世纪初中国的“新”诗运动
二 “新”诗求索的两个阶段
三 “新”诗运动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新筑诗中大舞台”
第一节 古典形式符号的物化
第二节 面对经验与语言的变化
第三节 黄遵宪与晚清的“新派诗”
第四节 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第五节 丘逢甲与“日据”后的台湾诗坛
第二章 晚清至“五四”前夕的翻译诗歌
第一节 早期外国诗歌译介与中国古典诗式
第二节 “五四”前夕的外国诗歌译介及其“自由诗”转向
第三章 从“白话诗”到“新诗”
第一节 胡适和他的《尝试集》
第二节 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第三节 “浪漫的诗”与“具体的诗”
第四章 形式秩序的寻求
第一节 从诗歌节奏问题出发
第二节 新月诗派:探讨格律的重镇
第三节 闻一多与他的《死水》
第四节 徐志摩的转变
第五节 “音组”、“诵调”与诗体实验
第六节 “格律诗派”以后
第五章 现代诗意的求索(一)
第一节 象征主义的“微雨”
第二节 破土而出的《野草》
第三节 “创造社”诗人的转变
第六章 左翼诗歌:另一种潮流
第一节 初期普罗诗歌
第二节 革命话语及其限制
第三节 “粗暴的抱不平的歌者”
第四节 殷夫诗歌的”别一性”
第七章 现代诗意的求索(二)
第一节 戴望舒诗歌的转变
第二节 《现代》的诗歌
第三节 卞之琳、何其芳的创作
第四节 林庚、废名等诗人的追求
第八章 关怀时代的写作
第一节 抗战诗与高兰、田间等人的创作
第二节 艾青的诗
第三节 “七月”诗人
第九章 “新的抒情”的探索
第一节 冯至和他的《十四行集》
第二节 穆旦的诗
第三节 学院派诗人
第四节 边缘诗人
第五节 吴兴华的求索
第十章 面向不同的诗歌资源
第一节 民间歌谣与“新诗”
第二节 新歌谣和《王贵与李香香》
第三节 台湾新诗的“两个根球”
后记
Download the book 中国诗歌通史: 现代卷 for free or read online
Continue reading on any device:
Last viewed books
Related books
{related-news}
Comments (0)